最新消息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來源網址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8668494
職能治療師透過輔具幫助個案自立生活,示意圖。圖/台灣職能治療學會提供
明年即將上路的推動長照3.0政策,政府提出「醫照整合」、「積極復能」與「安寧照護」等方向,並規畫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(PAC)在住院時銜接復能,並以中介機構協助病人在醫院跟返家間的訓練。然而,台灣職能治療學會顧問張自強指出,現行中介機構人力配置多以照服員與護理人員為主,缺乏專業治療師支援,恐錯失復健黃金期。
張自強表示,長照3.0強調在住院階段導入PAC,讓中風或失能個案,透過出院前的密集復健安排,銜接中介機構,訓練獨立自主再返家。然而,目前中介機構常優先選擇在醫院附設的住宿型長照機構,或是轉由社區型住宿機構或護理之家承接,但這些單位大多未設置職能治療、物理治療或語言治療專業人力。
張自強說,原本健保提供PAC,讓患者在醫療享有高頻率、積極復健,例如一周三至五次等,但若離開醫院沒有穩定復健,或是銜接復能,身體狀況可能一下就打回原點,因此急性期後的黃金復健期相當重要,若有中介銜接醫院及返家間的訓練,病人的功能恢復與生活品質將大幅提升。
張自強表示,職能治療師能在出院準備階段介入,提供自立生活訓練與輔具評估,例如協助個案自行從床舖到餐桌,從「臥」到「坐」、從「坐」到「站」,甚至自主完成如進食、如廁等基本生活活動,不僅提升其自立能力,有機會減少對輪椅、助行器的依賴,也大幅減輕照顧者負擔,進一步降低日後醫療與照顧成本。
然而,制度長照2.0現況下,住院期間的PAC屬於健保給付,無法納入長照支付標準的「復能」項目,除非病人前申請長照,否則難承接長照資源,導致從醫療端銜接長照服務的中段出現斷點。張自強表示,盼未來住院出院前即完成長照評估,並將「復能」概念納入出院準備計畫中,確保中介機構能順利承接後續照護。
張自強指出,部分醫療院所附設機構可由院內治療師支援中介照護,但若為非醫療附設單位,可以和各縣市現有職能治療所合作或透過職能治療學會人力資源庫,支援中介機構的專業復能服務。他呼籲,政策不該獨厚單一專業,而應跨專業整合,讓病人從醫療端平穩銜接長照系統,延緩失能、減少重返急性醫療體系的風險。